当前位置:

劳动节里话劳动:莫让教育焦虑折断孩子的成长翅膀

来源:红网 作者:洪嘉锴 编辑:刘经纶 2025-05-01 17:32:35
时刻新闻
—分享—

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.jpg

洪嘉锴(云南财经大学

在五一劳动节这个礼赞劳动的日子里,一组数据却揭开了教育生态中令人忧心的现实:65.3%的家长认为“主抓课业不让劳动”是孩子不爱劳动的主因,75.7%的孩子连整理书包、收拾房间这类基础劳动都依赖家长代劳。当孩子握着扫帚如执毛笔般“挥毫”;当母亲以玩偶为筹码换取女儿房间的片刻整洁,这些具象化的场景暴露出一个深层困境——在分数至上的教育焦虑中,劳动正从成长必修课沦为“无用选修课”。 (5月1日 《中国青年报》)

家长将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窄化为“不让分数掉在排名表”,把叠被子、理书包的时间折算成刷题量,用“你只管学习”的承诺剥夺孩子体验劳动价值的机会。这种看似“高效”的教养方式,实则是将成长简化为知识容器的填充,却忽视了劳动对于人格塑造的奠基作用:当孩子失去在扫地时思考如何提高效率的实践智慧,在整理房间中培养分类归纳的思维习惯,在种植花草时感知生命成长的耐心与责任,那些被试卷覆盖的童年,终将在未来暴露出自理能力缺失、抗挫能力薄弱的精神洼地。

劳动节的真正意义,在于重申劳动作为人类存在方式的根本价值。重庆刘女士与女儿的“卫生约定”提供了启示:当孩子发现保持整洁能兑换心爱的玩偶,收拾房间就从被迫任务转化为目标管理训练;当整理书桌与解数学题同样获得父母赞许,劳动便不再是学习的对立面。研究证实,适度的家务劳动能够增强儿童的责任感,促进他们的社会化。这些提醒我们,擦净一块玻璃的成就感与解出一道奥数题的喜悦,本应是成长路上并行的车辙。

劳动节不仅是庆祝劳动的节日,更是提醒我们要重视孩子劳动习惯培养的契机。家长应意识到,过度关注课业而忽视劳动教育,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和责任感。家长需要转变观念,合理平衡课业与劳动教育,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,让孩子在劳动中体验付出与收获,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担当精神。

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,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任,理应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学校应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,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,开发多样化的劳动课程,如手工制作、园艺种植、烹饪等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与价值。同时,定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,鼓励学生走出课堂,亲身体验不同形式的劳动,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劳动意识。

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的协同中来。社区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展示劳动成果的平台,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。企业可以开放部分岗位,组织职业体验日,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不同职业的劳动内容和价值,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。媒体应加强对劳动者的宣传,报道各行业劳动者的先进事迹,传播正能量,营造尊重劳动、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。通过学校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,形成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劳动教育网络,帮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,培养他们成为热爱劳动、勤于实践、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

五一劳动节,当我们致敬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时,更需思考如何让下一代理解劳动的价值——它不是惩罚性的体力消耗,而是通往精神自由的阶梯;不是与学习争夺时间的敌人,而是完整人格塑造的基石。让孩子在整理书桌时培养秩序感,在厨房帮忙时锻炼统筹力,在校园值日中建立责任感,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“手中有活、眼里有光、心中有责”的新时代劳动者。毕竟,会解方程式却不会系鞋带的人生,从来不是教育应有的答案。


来源:红网

作者:洪嘉锴

编辑:刘经纶

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,仅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红网立场。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hlj.rednet.cn/content/646949/83/14925116.html

阅读下一篇

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